合作单位: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
网站主编:冯力民教授
您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名医访谈

以医载道———百岁军医叶惠芳

作者:
2016-12-19 阅读 字号:T|T

叶惠方于1954年6月调入解放军总医院,任原妇产科主任、主任医师、教授、院专家组成员,是解放军总医院建院首批12名技术骨干之一。几十年来,她带领团队将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发展成为国内先进、军队领先的一流学科。


她是我国著名的妇产科专家,她是我军妇产科事业的奠基人;她在国内开创了“无痛分娩法”,推行了产房一切为了病人的“无声运动”,并创下剖宫产率在北京所有医院妇产科最低的纪录;20多年里她没有为自己添过一件新衣服,却为患者为社会为家乡捐款无数……“ 捧着一颗心来,不带半根草去”,全然奉献是她生命的主旋律。


大 医 精 深

1953年,中央军委决定组建301医院。院址选在北京西南的一片荒地,条件十分艰苦。就在那时,叶惠方从林巧稚教授身边被借调至301医院负责组建妇产科。


新组建的医院百事待举。小到一双拖鞋,大到精密仪器,叶惠方把家里物品中凡是能用得上的都搬到科里去。科室的硬框架因陋就简算是搭起来了,但“软件”却一定要货真价实。那些日子,为了让人才尽快发挥效用,她日以继夜手把手地教,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指导,一批一批地培养……大批技术骨干和业务尖子在她的身边渐渐成长起来,成为军队妇产科事业的中坚力量。而让叶惠方欣慰的是,妇产科组建第二年就荣立了集体三等功。


像她的老师一样,叶惠方也是那种做事总要尽全力而且要做到极致的人。她平时会很细心地体察每一位患者的需要,然后再根据实际条件将患者的需要变成一项项制度、规章。她在国内首次推广了“无痛分娩法”,实行了“产科休养室主任负责制”,推行了产房一切为了病人的“无声运动”,巩固了妇产科“病室分区责任制”,建立了“产前门诊分段预约制”……带着对患者的关切,301医院的妇产科一天天走向规范有序。


然而,正当她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,“文革”风暴骤然而至。有海外关系的她被打成了“国际特务”、“反动学术权威”,被贬去打扫厕所。那些日子,她常常是凌晨4点钟便起床,5点多就赶到科室拖地板、刷厕所、冲便盆和外送消毒器械,晚上8点以后才下班。造反派不断批斗她,还罚她端尿盆,瘦弱的她端着层层摞起的尿盆一步三喘,繁重的体力劳动使得她面容憔悴,头发渐渐变白。但令人惊异的是,人们从来听不到她的哭声,反而听到的是她的歌声。


叶老笑言,是的,逆境的时候,她会用歌声鼓励自己活下去。1971年,在叶惠方被剥夺临床权利之时,一位孕妇难产,主治医生处理不了,不得已向这位每天刷厕所扫楼道的教授级“卫生员”求教。叶惠方放下扫把,二话没说,立即投入抢救,并及时纠正了抢救方案。她让孕妇用脚蹬住自己的腹部,指导孕妇用力,在她的护佑下,孕妇终于顺利地生下了儿子。刚松一口气,又发现婴儿患有新生儿自然出血症,情况非常危险,她又马上组织抢救,并两次给婴儿献血,使婴儿脱离了危险。叶老说,她相信科学和真理最终会战胜虚妄和迷信。


大 医 至 诚

一个怀孕4个月的患者,转氨酶高达80单位。如果继续妊娠,需服保肝药,孩子会受影响。好几家医院都建议她中止妊娠,否则将严重危害大人的肝脏。她左右为难,心如刀绞,几乎绝望之时,经人指点,她找到叶惠方。


叶惠方分析所有检查结果后,对那位怀孕的患者说:“我认为你的转氨酶高不是肝炎造成的”,建议她保住孩子。不出叶惠方所料,这位妇女后来转氨酶一直停留在一个稳定的基数上。几个月后她生下了一个胖儿子。


在国内,叶惠方开创“无痛分娩法”,推行产房“无声运动”。在她的带领下,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在北京创下剖宫产率最低的纪录。


叶惠方对个人的名利看得很淡,但对科室的发展看得很重。叶惠方40岁时就被赞誉为妇产科的“一把刀”,但她从赞扬声中清醒地认识到,如果自己把持“一把刀”的称誉,就不利于事业的发展。为了把“一把刀”变成“多把刀”,她在44岁盛年时,便把手术刀交给崭露头角的年轻人,自己则转而从事妇女保健工作的研究。


大 爱 仁 心

1999年春天,叶惠方接诊了一位从苏北赶来的患有先天性肛门闭锁的小患者。患者家贫无钱治疗,叶惠方就把患者和家人接到自己家里住。孩子做完第一期手术后,在她家里一住就是两个多月。一年之后,孩子做第二期手术,全家三口再次住进叶惠方家,直到完全康复。


1987年,叶惠方退休时,将自己积累的上万册书籍、资料和积蓄的1.5万元人民币以及亲友寄来的2000美元捐给科室作为发展基金,资助骨干出国留学。85岁的她依然分文不取义务出门诊,90多岁还在义务教英语……


叶惠方常说:“人来到世上不容易,要多做一些善事。”她一辈子都在做好事,把能给的都给了别人,自己家里却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,客厅的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还是当年的嫁妆,椅子的坐板塌了仍一直凑合着用。


落花无言,人淡如菊,这位百岁军医保持着漫长的清醒和坚持。她的故事感动着人们,也感染着整个医学领域的后辈们。

 

以上内容部分来源:光明日报、人民网、健康报

分享:
免责声明:本网所发布的会议通知,如非特别注明,均来源于互联网,本网转载出于向广大妇产科医生及妇产科从业者传递更多信息、促进学术交流、学习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请广大妇产科医生认真鉴别。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立即联系管理员,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对使用本网站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,本网不负任何责任。

热点关键词

关于我们版权声明业务合作联系方式诚聘英才网站地图帮助中心

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 (京)-经营性-2010-0046

宫腔镜网 Copyright © 2010www.hysteroscopy.com.cn.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5060573号-18 "));

宫腔镜网所刊载之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目的。您从宫腔镜网上获取的信息不得直接用于诊断、治疗疾病及您的健康问题。

本站所有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仅为传播信息促进医学事业发展,如果我们的行为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。

北京网络警
察报警平台

公共信息安
全网络监察

不良信息
举报中心

中国文明网
传播文明